锂电产业链“遇冷”,超六成企业业绩下滑,中银绒业最新消息,中银绒业最新信息

《 中银绒业 000982 》

财务数据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热点题材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锂电产业链“遇冷”,超六成企业业绩下滑
2024-05-10 12:38:00
在经历了2023年锂价的大幅震荡后,锂电产业链企业相继披露去年成绩单。
  iFinD数据显示,2023年,在申银万国分类的109家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中,只有42家营业收入正向增长,占比不到40%;22家归母净利润正向增长,占比仅20.18%。
  其中,受锂价波动影响,锂盐行业和电池化学品行业利润下行最为明显,仅10家企业营收较去年同期增加,1家企业归母净利润正向增长。而受产业链利润摊薄影响,锂电池企业业绩明显分化,头部企业业绩多有增长,中小厂商则亏损连连。锂电专用设备企业业绩情况稍显乐观,主要归因于海外业务的持续拓展。
数据来源:iFinD 制图:程梓欣
  政策面上,工信部对锂电池行业新规公开征求意见,带动锂电板块飙涨。截至5月9日收盘,天力锂能合纵科技等多股涨停,天宏锂电湖南裕能力王股份等多股跟涨。
锂盐:锂价暴跌引发业绩“滑铁卢”
  去年以来,锂价经历“过山车”式下滑。上海有色网(SMM)数据显示,2023年初,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50万元/吨左右,工业级碳酸锂价格在45万元/吨左右。但到了2023年末,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下降到10万元/吨以下,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也下降至9万元/吨以下。
  处在产业链上游的锂盐企业首当其冲,去年业绩遭受重创。在10家A股锂盐企业中,仅天齐锂业吉翔股份去年实现营收增长,而归母净利润去年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吉翔股份江特电机出现亏损,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分别为168.52%和117.06%。
数据来源:iFinD 制表:程梓欣
  天齐锂业表示,受锂化工产品市场波动的影响,公司锂化工产品销售价格较上年下降,锂化工产品毛利下降。赣锋锂业将业绩下滑归因于——“由于锂行业市场需求波动、锂电下游客户库存水平控制等因素,公司的锂化工板块产品的整体产销量水平受到一定影响”。
  亏损最为严重的江特电机表示,碳酸锂价格除四月底有一次反弹外,基本呈单边下跌趋势,直接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同比均有较大幅度的下滑。吉翔股份也提及,公司报告期内锂盐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98亿元,较上年下降28.01%。
  尽管如此,锂盐企业仍然看好未来需求,并持续扩充锂资源储备。5月7日,赣锋锂业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有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3.4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5亿元)向Leo Lithium收购Mali Lithium公司剩余40%股权,以取得Goulamina锂辉石矿项目经营管理权。
  今年以来,还有盛新锂能雅化集团等多家企业也披露了布局锂矿的计划。有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布局优质锂矿资源能够保障锂资源供应,对构筑产业链一体化颇有优势,也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电池化学品:夹缝中求生存
  一方面,顶着上游价格传导带来的降价风险,另一方面,被卷入全产业链去库存大潮,身处中游环节的电池化学品行业可谓“夹缝生存”。在43家相关上市公司中,仅8家实现营收增长,1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另有14家企业去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100%,中银绒业、房源股份及合纵科技降幅甚至超过10倍。
数据来源:iFinD 制表:程梓欣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营收榜前十中,中伟股份成为唯一一家营收净利润双增的上市公司。2023年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2.73亿元,同比增长12.95%,实现归母净利润19.47亿元,同比增长26.15%。
  但更多的企业尚处在寒冬之中。正极材料企业德方纳米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69.7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6.36亿元,同比出现亏损。该公司表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主要原材料锂源价格大幅下跌影响,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随之下降,在下游需求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下降,产品毛利有所下降;公司前期积累的较高价位原材料库存在报告期内产生较大金额的减值损失。
  从年报来看,德方纳米去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业务毛利率下降19.79%,去年存货跌价准备和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合计9.45亿元。
  业绩同样下滑的负极材料企业璞泰来也表示,2023年,其负极产品毛利率收窄,面临阶段性的经营压力。该公司指出,受行业产能供过于求及下游电池客户去库存的双重影响,负极产品售价持续下行;客户产品结构及原料属性的变化影响了公司原有生产工艺的成本及收率;前期高价存货消纳较慢,导致其持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去年财报显示,该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0.5亿元。
  展望后市,上海有色网(SMM)新能源分析师梁育朔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负极企业为例,短期低价局面难以扭转,低利润运营或成常态,对企业的降本措施、资金控制、上下游供应链客户群构建正提出挑战,头部企业因其成本优势、规模优势等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负极行业整体集中度将有提升。
锂电池:业绩出现明显分化
  去年以来,下游电池厂商的议价权逐步提升,盈利情况整体向好。但受到产业链利润摊薄的影响,龙头企业业绩亮眼,中小企业却连连亏损。
数据来源:iFinD 制表:程梓欣
  具体来看,在38家锂电池企业中,共有11家营收过百亿元。其中,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天能股份国轩高科位列营收榜单前五,分别实现营收4009.17亿元、487.84亿元、478.62亿元、477.48亿元、316.05亿元。
  归母净利润过10亿元的公司共有5家,分别是宁德时代(441.21亿元)、亿纬锂能(40.50亿元)、天能股份(23.05亿元)、科达利(12.01亿元)和欣旺达(10.76亿元)。然而,长虹能源华宝新能科力远博力威孚能科技去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100%。
  作为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去年再次拿下营收、净利润断层第一。2023年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09.17亿元,同比增长22.01%,归母净利润441.21亿元,同比增长43.58%。报告期内,宁德时代锂离子电池销量达到390GWh,同比增长34.95%。
  令人意外的当属持续亏损的孚能科技。据该公司披露,在去年营收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却由上年同期亏损9.27亿元扩大至亏损18.68亿元,同比下滑逾100%。关于亏损扩大,孚能科技提到了四个原因:一是高价库存导致毛利下滑并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二是加大研发投入;三是承担投资损失;四是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及其他因素。
  此外,昔日的锂电池头部企业*ST保力也遭遇股价市值双双暴跌,面临退市风险。5月8日,*ST保力发布多则公告提示,截至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十四个交易日低于1元,即使后续6个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全天停牌日)连续涨停,也将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
  业绩面上,*ST保力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同比下降28.68%;归母净利润亏损1.88亿元,同比下降0.82%。
锂电专用设备:海外订单表现亮眼
  得益于海外市场的加速拓展,锂电专用设备领域迎来“春天”。在18家相关上市公司中,共有13家实现营收正增长,占比超过70%,另有9家企业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数据来源:iFinD 制表:程梓欣
  在去年营收前五中,赢合科技杭可科技先惠技术均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2023年度,赢合科技实现营业收入97.50亿元,同比增长8.09%,实现归母净利润5.54亿元,同比增长13.62%。赢合科技表示,公司去年紧抓市场机遇,加大了对新客户及增量市场的开拓力度。
  杭可科技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9.32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13.83%,实现归母净利润8.09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64.92%。其中,杭可科技境外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21.2%。该公司表示,2023年度,美国和欧洲的市场需求开始增长,以日韩电池厂商为主导的全球扩产带来了较多的设备订单需求,公司新接海外客户的订单较2022年有所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场的持续增长也带来了一定风险。先导智能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公司去年海外订单表现亮眼,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0%以上,但下半年海外业务毛利低。利元亨也表示,海外项目验收进度不及预期,给去年业绩带来了负面影响。
今年一季度业绩整体回温
  相较于堪称“惨淡”的年报业绩,今年一季度的整体盈利水平有所回升。在109家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中,共有41家企业实现营收增长,41家企业实现盈利增长,但主要增长空间还是来自中下游环节。
数据来源:iFinD 制表:程梓欣
  具体来看,锂盐企业尚未摆脱锂价下跌影响,业绩依旧普遍承压;电池化学品及锂电池环节表现可观,贡献最多增长空间,共有40家企业实现营收增长,39家企业实现盈利增长;锂电专用设备行业罕见遇冷,超过半数企业业绩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宁德时代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了增利不增收的现象。该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7.71亿元,同比下降10.41%;归母净利润105.10亿元,同比增长7%。对此,宁德时代解释称,今年一季度,公司电池销量同比增长25%以上,收入下降主要是因为原材料成本下降,电池价格相应下行,产品结构变化不大。
  另一锂盐龙头则遭遇巨额亏损。天齐锂业在一季报中披露,受到锂产品市场波动及联营公司SQM税务争议影响,投资收益大幅下降,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38.97亿元,营收同比减少77.42%。早在业绩预告发布后,公司还闪收深交所关注函,A股及H股股价一度大跌。
  开源证券指出,随着供需格局转向过剩,预计2024年锂价都将处于寻底阶段。锂价底部将提高成本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具有产量弹性且成本位居左侧,或具有降本空间的企业具有一定优势。
  政策面上,锂电产业链或将迎来新规。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提到,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锂电池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需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
  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新规将引导、规范锂电产业链有序发展,从提高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等技术创新方面提高产品质量,以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见习记者:程梓欣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锂电产业链“遇冷”,超六成企业业绩下滑,中银绒业最新消息,中银绒业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